简介

烟花女子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2章 云间水上到层城(2)
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

在和陆羽的交往中,李冶相识了陆羽的朋友皎然,皎然是一个出家的僧人,才华令李冶一时倾倒。在这样逐渐熟络的岁月里,李冶对皎然表现出超乎普通朋友的情意。可是皎然心如止水,只能对她婉言拒绝。皎然写了一首诗给李冶,以示内心不起一丝波澜。

天女来相试,将花欲染衣;禅心竟不起,还捧旧花归。

——《答李季兰》皎然。

诗中皎然对李冶的情意答复的很委婉,并没有轻视的味道。它告知李冶,自己内心已不泛涟漪,只能完整的归还她的一片情意,做起自己独享的皎然。李冶面对皎然一心静幽的境界,亦只能感慨一句“禅心已如沾泥絮,不随东风任意飞”。

李冶的一生,遇见许多男人,她为这些男人又写了许多诗。阎伯钧是出现在李冶诗中的知己,李冶为他写的诗中,充满了离愁别绪。

流水阊门外,孤舟日复西。

离情遍芳草,无处不萋萋。

妾梦经吴苑,君行到剡溪。

归来重相访,莫学阮郎迷。

——李冶《送阎二十六赴剡县》。

这首《送阎二十六赴剡县》,亦是当阎伯钧走时,李冶为情郎写下的诗文。她在诗中,将这场无法阻挡的离别比作萋萋芳草,满怀一种“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”的味道。在诗中,甚至以妾自居,还期待自己的“君”能够早日归来。从她的言语中,也能感受她看得清男人身上始乱终弃的本质,挥挥手,从此踏上了仕途路。这样的寡情在阎伯钧这里,并不是很新鲜的事,所以李冶才说出,“归来重相访,莫学阮郎迷。”希望他不要辜负她的一片情意。

可是,从朱放甚至是其他的男人身上,李冶完全应该意识到这样惨淡的结局。从她再写给阎伯钧的诗中,就能看出这个远行的男人给她怎样的答复。

情来对镜懒梳头,暮雨萧萧庭树秋。

莫怪阑干垂玉箸,只缘惆怅对银钩。

——李冶《得阎伯钧书》。

当收到阎伯钧的书信后,李冶又一次表现出心伤不已的模样。她本没有对这样朝生暮死的情感抱有太多的幻想,可是当念想破灭时,内心还是会痛。尽管年少,可是从诗中的言语,能够感受,她觉得自己已至深秋之年,潇潇暮雨子规啼,鸣叫伤心曲。

李冶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被遗弃的岁月里,才变得越发不羁,每一次,她都热情似火的去爱,等情爱变为灰烬时,她不但不放手,还要将自己烧的遍体鳞伤。没有哪一个女人愿意扮演一个放任的角色,只是,她所倾心的男人都将她弃之如敝屣,根本就没有珍视的曾经。

于是,她在这样被忽视被遗弃的岁月里,喘息,挣扎,直到再也不能控制到发狂。她和鱼玄机一样,在渴望被关注的时节,常常扮演被忽略的角色,更令其可气的是,那些男人不能给她想要的幸福,却还要来招惹,以饮酒赋诗为名,做出热眼灼灼的神情。

很多人,都深爱李冶的这首《八至》,这首诗有她以往寡淡的风格。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将人间情意描绘的这般刻骨。

至近至远东西,至深至浅清溪。至高至明日月,至亲至疏夫妻。

——李冶《八至》。

前三句的辩证无非是想引出后面一句“至亲至疏夫妻”的特点,言语冷峻,人情的冷暖沧桑入木三分。而我却认为,这句“至深至浅清溪”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好句。清溪浅显,虽是能一眼看透底部,人们却难以知晓到底深长几许。这样可深可浅的幻境,给予无限的神秘感。可以看为世间的无休争斗与缠绕,表面上,不过是一纸点破的澄澈,可事实上,红尘虽为十丈,仍困芸芸众生。

李冶没有薛涛晚年真正的看破,她是一个天性烂漫的女子,习惯不了清淡无味的生活。即便是能够一针见血,道出男人的百般不是,可终究还是回不了头,靠不得岸。

当她已然是不惑之年时,唐玄宗读到她的诗文后,大加赞赏,并且召见了这个曾经红遍长安城的女人。李冶面对这样的殊荣,表现的百般受宠若惊,可是,毕竟是女人,没有男人心中名利的关切,始终在乎的还是自己的容貌。她或许感慨为何没有在年少时节相逢这个惜才的唐玄宗,说不上还会与这个皇上有些沾染。

这首《留别友人》,能够揭示她心底美人迟暮的悲落感。

无才多病分龙钟,不料虚名达九重;仰愧弹冠上华发,多惭拂镜理衰容。

驰心北阙随芳草,极目南山望归峰;桂树不能留野客,沙鸥出浦漫相峰。

这样的感慨之于一个女人,实属正常表现。虽说红尘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。可哪有那么多所谓的看破,人总是有渴望的。没有丝毫欲念的人,便不会祈求存活于世。我们没有必要去强迫自己做到所谓的大成。世俗的我们只要摒弃邪念,做到小成,就能够生活的很快乐。

这样的女子,在风尘中飘零。终究不得善终。有这样一种说法,当她去往长安面见圣上的途中,恰逢安史之乱,唐玄宗早就趁乱逃离,李冶亦没有见到这个惜视她才华的皇帝。这样的说法显然不太成立,如若真是这样的结局,何来这首感慨万千的《留别友人》?

而唐赵元一的《奉天录》中所记载,虽是有据可寻,却令我一时伤感。他说:“时有风情女子李季兰上诗,言多悖逆,故阙而不录。皇帝再克京师,召季兰而责之,曰:‘汝何不学严巨川?’有诗云:‘手持礼器空垂泪,心忆明君不敢言。’遂令扑杀之。”

赵元一说,李冶的死,是因为她言语之中,说了太多悖逆的话,以至于激怒皇帝,令人将其乱扑诛杀。

这样的死法令人毛骨悚然,她是一个才气逼人的女子,却最终被才华所累。她注定是漂泊的宿命,不爱风尘,亦不被风尘所爱。

佛曰:人活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,心不动,人不妄动,不动则不伤。如心动人妄动,伤其身,痛其骨,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。

我想,李冶是在自己的世界里,踢腾的太过厉害,以至于到头来,伤的还是她自己。

喜欢烟花女子请大家收藏:(m.qqs8.cc)烟花女子七七书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