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
大明提刑官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五十七章 孜孜不倦(3/6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

明朝有名的清官、廉官海瑞的廉洁在明朝独一无二,用海瑞廉洁做法,张居正被斩首10次都不多。那么张居正这样能干事的官员,为什么这样贪呢?主要保持自己的权力稳固,张居正权力稳固来自于后宫,皇太后和太监冯保对他好。这种“好”是靠利益关系培育的。张居正给后宫送礼从来不遮掩。这层关系稳固了,张居正的权力就稳固了。

而戚继光的后台就是张居正,戚继光的钱主要靠招兵吃空饷得来,他再把得来的钱送给张居正。那么戚继光做事就不怕了。

在后人眼里认为张居正纯粹是贪官。但在明朝体制下,想把工作干好,没钱不行。而钱从哪来,只得想办法贪。如果张居正没有皇太后当后台,他怎么能顺利推行他的改革。同样,戚继光没有张居正的后台,谁都可以收拾他。那他根本抗不了倭寇。

因此,明朝后期这种官场怪现象,反而能为明朝续命。像大太监魏忠贤想办法搜刮钱,自己也贪,但确保了朝廷有钱。他一死,崇祯来钱的路被堵死了,反而没钱了。这种怪现象也是明朝体制所形成,无法改变。许多年来,明代皇帝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,他做得尽管有些矫枉过正,但的确收到了明显成效,起到了整肃的效果。不但如此,就连宣扬廉洁方面,他亦有出色的表现,人们把他称为反贪楷模,正是人民心声的真实体现!

朱元璋登基后不久,就下令设专人每天五更时在樵楼上吹起号角,并高唱:“为君难,为臣又难,难也难;创业难,守成更难,难也难;保家难,保身又难,难也难!”为了防止功臣们居功自傲,朱元璋特令工部制造了一种申诫公侯铁榜,对他们可能发生的各种不法行为逐项规定了处罚标准。洪武18年前后,朱元璋将自己编写的四本诰书印发给各位官员,让他们认真学习,引以为戒。洪武25年,他又亲自编写了《醒贪简要录》,亲自在奉天门向百官宣读,并颁布中外。每次诛杀贪污受贿的案犯时,朱元璋都要下令刑部将其罪行印发至各级衙门,广为张贴,还下令官员都要到刑场观斩,以受教育。

他还经常表扬并越级提拔清正廉洁的官员,以树典型。陶后仲在福建任按察使时,惩治贪官数十人,尽除宿弊,抚恤军民。朱元璋下令对其大力表彰。某官员曾向河南按察司佥事王平行贿,王平反而将其抓起来送审。朱元璋得知后,嘉奖了他,并提拔他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。对于能善始善终的循吏清官,朱元璋不仅给予重赏,还为他们修建府第;清官寿终时,朱元璋还亲自为其撰写祭文,以彰其德;他还命人将清官廉吏的事迹列入《彰善榜》、《圣政记》中,让其千古流芳……

正因为朱元璋下狠心反腐倡廉,明朝初期才出现了一批如陶安、陶后仲、郑士元、方克勤那样的清官,使得明初的政治清明,深得老百姓的拥护。

朱元璋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。清代的史学家赵翼曾说:“盖明祖一人,圣贤、豪杰、盗贼之性,实兼而有之者也,朱元璋的身上,豪气和匪气并存。但不论如何,他奇特的个性、传奇的身世、跌宕起伏的创业史以及独树一帜的治国驭人之术,都令人好奇,尤其是其刚猛治国、重典肃贪的手段也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。刚猛治国、重典肃贪的效果,其实并不理想!

在洪武年间,世道清廉,民生发展迅速,也为永乐、仁宣盛世打下了基础,有了北方的暂时安宁、有了恢宏的《永乐大典》、举世闻名的郑和下西洋。

由于朱元璋采取的一系列惩贪倡廉的有力措施,明初的吏治改变了元末“赂遗权要“、“蠹政厉民“的腐败风气,日趋清明。他实行“以猛治国“的政策,虽然杀戮过重,但确实整饬了吏治,同时强化了中央集权,从而为明朝前期的繁荣铺平了道路。

在这个时期的官场,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,重典肃贪的高压下,叫‘官不僚生’一点不为过,做官者人人自危,惶惶不可终日,那时当公务员,应该是高风险职业,而且收入一般,远没有今天火爆抢手。朝中官员如惊弓之鸟,每天都担心自己脑袋不保,史料记载,官员们每天上朝,都要在家门口举行仪式,穿戴整齐,告别家人,交待清楚家事和后事,然后上朝,散朝时,家人在家门口等着,如果看到活人回家,就会长出一口气。在不知明日祸福这种极大的压力下,很多官员承受不住,纷纷表示自己就当白读了几十年书,情愿回家种地。

据统计,因贪污受贿被杀死的官员有几万人,到洪武十九年(1386),全国十三个省从府到县的官员很少能够做到满任,大部分都被杀掉了。可是杀完一批,又来一批,朱元璋又颁布了更严厉的法令:“今后贪污受贿的,不必以六十两为限,全部杀掉!”朱元璋十分不解,为什么这些人饱读诗书,以所谓“朝闻道,夕可死”为人生信条,却在当官之后成了“朝获派,夕腐败”。可就是这样也没能止住,官员倒是越来越少了,史料中有这样一个记录:该年同批发榜派官三百六十四人,皆为进士监生,一年后,杀六人,戴死罪、徒流罪办事者三百五十八人,可见当年提拨的新官员全部犯了法,无一幸免。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喜欢大明提刑官请大家收藏:(m.qqs8.cc)大明提刑官七七书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